立根破岩任风雨——李庄认罪纷争管见
你应当成为英雄,让我们脸上有光彩,说话有底气;但你认罪了,让我们失望了,丢脸了。你不但伤害了我们的感情,还损害了行业的形象,所以你应当道歉。
——这大概就是当下律师界指责李庄认罪的那些人理直气壮的理由和内心定式的逻辑。
那么我们就不禁要问:一个还能出口气、还会思维的个体,哪怕他身陷囹圄,有没有权力决定自己全部承担现实后果的行为;一些人或群体,哪怕他思想多么高尚,品行多么完美,有没有权力要求别人成为英雄,当这种假设的要求不成立时来指责别人并要求别人道歉。
关于李庄认罪的纷争伴随着当年二审庭审中戏剧性一幕就产生了。同情者有之,指责者也不少。而给我影响较深的是在一次培训课上,某政法大学教授当着一礼堂律师的面,竟然说道:法律有明确规定,会见时公安是可以在场的,你李庄为什么要反对人家在场?这样的话真叫人无语:一个法学教授根本不了解情况,不知道当时的案件在什么阶段,就贸然妄加指责,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却很能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在不了解事情原委时轻意下结论是不靠谱的,这种结论往往不客观、不公正、不正确,甚至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李庄出狱后,隐忍了一个时期,于去年12月公开发表了“认罪真相”。对事情的经过,特别是自己当时真实想法作了详细回顾和说明。当然李庄这样的文章不可能在任何一家媒体上发表,即就是在属于“地下”媒体的互联网络上,也屡遭“和谐”。但毕竟有不少人了解到了真相。认罪争论一度趋于消声。
不久前,法曹前辈张思之先生在两次演讲中提到李庄案,并明确表达自己对李庄认罪不认可甚至反感的态度,并提出李庄应当写一个《告全国律师书》。文稿广泛转载,影响自然不言而喻。刘桂明先生的转载按语,虽廖廖数语,但文笔精妙,手法老道,恰如其分表达了自己的“不理解”。
随后,李庄认罪纷争再起。一些大义凛然者、一些顶天立地者,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行业,或长文或短博,声讨之声四起,痛惜之状显现。他们对中国法治的关切、对李庄的痛惜,似乎还真让人有些感动。
张老先生是当代法曹泰斗,论声望、论贡献、论地位,能与之比肩者,寥寥无几。他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看法,体现了他心灵是阳光的,行事是光明的。而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无不受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思想、和所处环境的影响。他的观点未必就正确的,他的评判未必就公正,因而也就不能盲从。例如一个皈依佛门的人,不对释祖迷信,未必就不比那些只会烧香念佛者对佛教虔诚、对佛教认识得深刻。皓月的巨光面前,萤火的微光未必就要黯淡下去。
我们不能也没有权力反对一个个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这种观点你不认同。但我们不能赞同一些人跟风站队式的人云亦云;不能赞同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评判别人的行为;不能赞同饭饱酒足者来批判饥肠辘辘者乞食。如果有人要洒盐于他人伤口,看着他人痛楚,却享受自己快感,那么这样的人是不道德的,应该受到谴责。
李庄是凡夫一个,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在一个与世隔绝的险境里,试想当一个人明知自己处在一个根本上就摒弃了法律的环境里,确确实实地受到了冤枉,那么他最想作的是什么?应当是怎样洗清罪名,怎样获得自由。而一时的认罪可能会尽快得到自由,尽快取到洗清罪状的证据。但认罪带来的后果,是不被理解、是被不认同,甚至是责骂、是非难,更有申诉的艰辛。而一个人要自愿地作出这样的决定(李庄一再讲他没有受到刑讯逼供,还要给重庆公安当局正名),也是要有相当的勇气。有的时候舍身取义未必就难,而忍辱负重未必就易。难怪佛家六度里有“忍辱”,而无“舍身”。
要说道歉,在李庄事件上确实有许多人应该道歉。因构陷自己辩护律师而活了命的那个黑老大,就活得能安心吗?为拒绝构陷律师而掉了头的那个黑老二,死得就不慷慨吗?为了一己之私,肓从权贵,偏信通稿对李庄事件进行虚假报导的媒体就不应该道歉吗?那些置起码的职业素养于不顾而唯从上命,在法庭上对李庄进行人格污蔑的公诉人不应该道歉吗?那些向来只知道对自己“部属”进行管理和教育的“婆家”、“公家”的所为或所不为不需要得反思吗?
如果李庄是一个沟兑律师,是一个只会走过场的“辩护”律师,而不敢抗争,不敢真辩,那么还能出现李庄罹难认罪吗?如果李庄是一个“混迹”于律师行业的一个恶棍,那么他还能经得起重庆当局上天入地般地搜罗恶迹和罪行吗?找一个头戴光环、身被光耀的听话律师或公仆试试,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仔细想想,这个在法庭上演了“丑恶的闹剧”的诉棍给中国法治乃至社会政治究竟带来的是什么,是前进,还是倒退?是一丝光明还是陷入黑暗?有没有带来一些启迪,并促进整个行业走向成熟。
作为法律人,大家对新中国六十多年历程里,整个律师行业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都是心知肚明。举个也许不恰当的例子,好比农民眼里那些可有可无的农作物,也就不会让你占用良田好地,只能生长的背洼洼、圪崂崂。任何一种农作物如果单苗独株地存活,便经不住风雨,就不会壮大;没有粉媒的传播,就不会结出果实。而生长在贫瘠劣地里的庄稼、树木更是如此。
不管是庄稼,还是树木,不管生长的土壤多贫瘠甚至是险恶,只要顽强地把根扎下去,齐头并进,总会茁壮成长,总会结出硕果。而墙头上的花草,再美丽、再诱人,总是经不住风雨的。
广州刑事律师推荐
原文链接:刘志强:李庄认罪纷争管见